又临“双十一”,电商们又要使出浑身解数乃至赤膊上阵来争夺用户眼球。几大电商巨头在今年“双十一”购物狂欢节前夕打响了舆论战。京东、苏宁联合公开“控诉”天猫,声称后者以注册“双十一”商标为借口,向媒体和搜索渠道发送电子邮件和通知,要求京东等电商企业停止“双十一”外卖广告。
据京东介绍,“双十一”已成为全国零售业的节日。天猫的行为“违背了互联网的开放精神”,是“以法律之名进行垄断”。其盟友苏宁也表示投诉:在各种电商广告摆在大街上之前,阿里巴巴的做法是“合法合规,但不公正”。
对此,争论的反对方天猫也有话要说。市场流传的消息版本是:京东准备于10月初在某电视台投放“双十一”广告。其口号是“你又瞎买了吗?同样低价,买正品,双11去京东”。其中的影射激怒了阿里,这促使他愤怒地扔出了“商标棒”。
很快,又有人爆料,原告之一的京东其实早在2012年就已经为“京东双十一”申请了专利注册,这次轮到天猫看热闹了:看,京东的意识知识产权保护不比我们差。
无疑,这是又一轮电商口水战。你讲你的法律,我讲我的道德,他讲开放精神。谁都知道,对方的论点和自己不是一个维度的,但这并不重要。每个人都有同样的诉求,那就是关注度和眼球。双十一疯狂购物之前,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吗?
拥堵式消费,真的必要吗?
这样的剧看起来好眼熟,似乎已经成为电商圈里共同的默契。于是,有互联网行业人士感叹,“国内电商在供应链管理和内功建设方面缺乏很多技巧,但在营销方面却非常高效”。这个评论或许有些严厉,但确实是事实。
不出意外的话,我们就来看看引起几大电商巨头发怒、互殴的“双十一”电商狂欢。众所周知,这是阿里巴巴打造甚至创造的一个节日。基于阿里巴巴强大的营销能力和国人惊人的购买力,2012年“双十一”,天猫当天销售额达到1910亿。 2013年,“双十一”当天的销售额达到351亿元。由于今年的购物节是阿里巴巴上市后的首个“双十一”,有预测称,天猫本次的销售额有望达到近500亿元。
基于此,电商平台上部分商家将双11视为“清库存”、“减销量”的黄金机会,而依托电商的快递行业也出现了爆发式增长。 2013年“双十一”期间,国内电商快递业务总量达到3.46亿件。国家邮政局预计,今年“双十一”期间全行业办理的快递业务量将突破5.1亿件,同比增长50%。
狂欢硬币的另一面,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是否有必要将消费集中在一年内的某一天。事实上,近两年来,“双十一”引发的一系列事件都存在社会资源浪费问题,引发不少质疑。其过度营销、拥挤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供应链的发展规律。
众所周知,为了迎接每年“双十一”的到来,电商网站前期都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、精力来抢夺广告位、争夺营销。 “双十一”当天,多个网站经常被曝光。由于短时间内访问量剧增,导致系统拥堵、瘫痪;商家必须想尽办法,通过各种促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。有时事实证明,此类促销活动并不能提供足够的利润。此外,商家还不得不面对双十一期间快递延误的投诉,并因用户冲动消费而不得不处理一系列迟到的退货和退款。快递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。不久前,邮政总局消息称,今年,快递企业预计最终峰值日处理量或将突破9000万件,比去年增长38.5%,是今年日处理量的两倍多。年。这已经大大超出了行业的日常处理水平。这种每次“双十一”都不可避免的清算命运,今年又将重演。
甚至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:去年“双十一”期间,为了完成“目标”,某大型电商销售部门甚至下单了大量商品,以达到目标销量。 《一》结束后,这些东西都很快就申请退款了。
毫不夸张地说,“双十一”已经从一个创新的节日逐渐转变为一场非理性的狂欢,而最终付出代价的却是每一个参与者。
期待电商购物的“新常态”
对于快递公司来说,网上购买的产品可以在几天内送达。然而,“双十一”期间,很多快件往往会因为爆仓而延误一周甚至更长时间。这对他们自己的声誉产生了负面影响。尽管有消息称,为应对今年“双十一”,各快递企业新增员工超过25万人,改扩建运营中心100多个,增加运营场地185万平方米,新建高速公路。加大自身和整合社会资源,新增干线车辆12000辆以上。不过,此举还有一个缺点,那就是这些临时增加的人员和装备后期无法有效利用。
这并非危言耸听。今年,一些快递企业在双十一前夕遭遇了招工瓶颈。招聘总监发现,很多员工不愿意在双十一加入物流公司。给出的理由是,一方面太累了,另一方面双十一后被解雇的可能性很大,缺乏稳定性和安全感。
正因为这样的市场困境,今年“双十一”的物流准备工作不得不再次加快。各大快递公司也用各种手段“抢人”。除了开出高薪来吸引员工之外,他们招聘的方式也多种多样。顺丰、德邦、中通、圆通、韵达、申通等物流企业将通过赶集网合作,于10月16日至11月14日举办物流行业专场招聘会,招聘快递员、货运司机、搬运工、物流专业人才15个物流职位,包括仓库经理和呼叫中心工作人员。快递是劳动密集型行业。 “双十一”期间,快递员、司机等人才需求大幅增加,吸引了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。那么,“双十一”之后会发生什么呢?这些快递员很快就会被疏散。虽然“双十一”让他们积累了相关经验,但短期用工只是缓解爆仓问题。
在消费方面,有的消费者一天消费数万元,有的甚至达到数十万,被戏称为“手挑人”。这种“冲动消费”、“意外消费”的结果就是买了很多可能半年以上都不会打开的东西。
电子商务自诞生之日起,就号称负责培育网络消费用户。这种培育应该是长期的、持续的,而不是一年集中在一两天的集中消费。一个优秀的电商生态系统,无论是促销还是日常销售,都应该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全面的服务支持和有效的资源保障,并尽可能满足消费者和供应商的需求,让产品快速销售。需求,而不是花费太多资源进行十多天的高强度服务。否则,“双十一”就会和黄金周休假制度一样,只会遭遇越来越多的抱怨。
作为一家电商企业,经过多年的野蛮生长,不应仅仅满足于制造噱头、吸引眼球,而应注重内功的修炼,通过供应链管理提高各运营环节的效率。在此基础上,将当前的“惊喜消费”转变为长期消费行为。这是一项需要长期一点一滴投入的工作。它当然不像商标大战那么热闹和引人注目,但如果你花时间说实话,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追随者。